首页 资讯 历史 建文帝迷踪:一个不一样的故事

热门资讯

建文帝迷踪:一个不一样的故事

作者:李显忠 来源:原创 浏览:163 评论:0 发表时间:2020-01-21

前言

明建文帝朱允炆,是明朝第二位皇帝,在位四年。自从靖难之役之后他就失踪了,而他的行踪一直不为后人所知。后世对他的失踪津津乐道,尤其是出家这个说法广为流传。在谷应泰的《明史纪事本末》中就有一篇讲述建文帝在失去皇位后的经历。


剃发出逃


公元1402年,朱棣率领的靖难军打到南京,惠帝朱允炆得知南京金川门失守,长叹一声,命侍从各自出走,想要自尽。这时候翰林院编修程济劝说:“不如出逃。”少监王钺跪地进言:“过去高皇帝(明太祖朱元璋)升天之时,留下一个盒子,说“临大难时,马上打开。将其谨镇地收藏在奉天殿左侧。”


当下群臣一起说道:“赶快拿来”。不一会儿有人抬着一个红盒出来,盒子四周全都用铁皮包着,两个锁头也都用铁浇灌封闭。建文帝看后大哭,急命人举火把烫了化锁头,同时举火烧了宫殿,马皇后赴火而死。


程济打碎盒子,得到三张度牒:一张签名应文,一张签名应能,一张签名应贤。袈裟、帼鞋、剃刀俱备,另有白银十锭。书信一封:“应文从鬼门出宫,其余人皆从水关御沟出宫,傍晚,在神东观西房聚会。”建文帝叹道:“此乃天意啊!”程济立刻为建文帝剃发。吴王教授杨应能愿剃发跟从逃亡。监察御史叶希贤毅然说道:“臣名叫贤,必是应贤无疑。”也随之剃发。


于是各自更换衣带好度牒,大殿之中共有五六十人,痛苦伏地,发誓愿随建文帝出逃。建文帝说道:“人多也没有什么益处,你们所担任的职务都很重要,必定到追何盘查,你们家中都有妻子、儿女,必定心事萦怀,应当各自从便。”


御史曾风韶说道:“臣情愿以死相报陛下知遇之恩!”皇上麾退各位大臣,悲痛万分,带了几人一同出逃。有九个人跟随皇上至鬼门,有一小船靠上岸边,乃是神乐观道士王升,见了建文帝急忙叩头口称万岁,说:“我知道陛下必定来此。从前高皇帝(明太祖朱元璋)托梦,命臣到这儿来!”

乘船出逃


于是乘船来到太平门,王升引至观前,时已傍晚。不多时,文武大臣们都赶来了。建文帝丢然说:“从今以后我们只能以师徒相称,不必再拘泥于君臣之礼。”诸臣皆哭泣应诺。廖平说道:“各位都坚持跟随皇上,但随行之人不必多,更不能过多。可选其中没有家室牵连并且勇猛强悍之人,最多不过五人,其余皆可在远方做为声授。”

于是大家围坐在地上,道士送上夜餐,众人进行了一些安排。建文帝说:“我现在前往云南,依附西平侯。”史彬说:“现在朱棣势力大,耳目众多;不如往来于名胜之地,东西南北,都是是我主之家。臣家中日常足够人使用的补给,可留在那里居住,陛下意下如何?”建文帝说道:“可以。”于是轮换住在七位忠诚于建文帝的大臣家中。


有一日,建文帝说道:“这里只可暂时停留,不可久住,明早一定出发,去什么地方?”众人打算去浦江,半夜,建文帝腿痛难忍,估计不能再走。天刚亮时,牛景先与史彬步行至中河桥,寻找可以乘坐的船只。远远望见有一艘小艇,是吴人,急忙招呼上前打听,原来是史彬家派出来,侦察史彬之凶吉。

史彬和牛景先急忙迎接建文帝,哲且到史彬家居住,诸人听了悲喜交加。同乘共八人,有程济、叶希贤、杨应能、牛景先、冯渔、宋和、史彬,其余人各奔东西,约定月底会晤。史彬待奉建文帝在自己家居室的西侧住下,此处取名清远轩,众人皆出跪拜,建文帝将清远轩改名为水月观,并亲笔篆文。过了三天,诸臣到史彬家聚会。五日,帝命众人各自回家探亲。

不久,苏州府吴江邑丞巩德到史彬家追索,还说道:“听说建文皇帝住在君家。”史彬说:“没有这回事。”邑丞微笑而去。


眼看形迹败露,建文和两个和尚,一位道士跑路了,其余的人各奔东西,这天是八月十六日。建文帝乘船至京口,过六合,而后陆行至襄阳。十月,至廖平家,适逢有人窥探踪迩,遂决意前往云南。


云南留居


永乐元年(1403年)春正月十三日,建文帝至云南永嘉寺。


永乐二年(1404年)春正月,建文帝离开云南,去重庆,又抵达阳,六月进入吴地,八月八日又至史彬家。当时天已黑,史彬家中已上灯通明。建文帝突然到来,史彬及家中人急忙跪拝,表示竭诚迎驾。饮酒半酣,建文帝说道:“我明天早晨就离开这里。”史彬回答说:“臣扫门等候皇上多时,即使有不恭之处,乞求原谅。想挽留师父数月,为何要明天就急忙离去呢?”


原来,建文帝命随从逃亡时规定诸臣皆以师徒相称,史彬称建文帝为师父。建文帝哭道:“我叔叔急于杀我,昨天在去西安途中,见一伙人迎面而来,我跟这个人很熟悉,他一定会上报的。东南方向逃亡大臣中你是首屈一指的,而我离开这里也是为你着想。”说完之后大哭不已,又说:“此地靠近皇官,多有不便。”

史彬回答说:“其实这里也没有什么害处。”又看到到建文帝衣服鞋帽甚是破旧,特意挽留了三天,命家人赶制了新衣服送建文帝赶路。建文帝去了杭州、天台、雁荡等地。后天气寒冷,建文帝返回云南,坚决拒绝诸臣挽留而走。


永乐三年(1405年)春二月,建文帝来到重庆大竹善庆,有一位叫杜景贤的人,特意为建文帝建造一座房子居住,被建文帝拒绝,又听到建文旧臣惨死一事,流着泪说道:“是我得罪了神明,那些人都是被我给连累啊。”


永乐四年(1406年)夏四月,建文帝来到西平侯沐晟家中,留居十余天。五月,至白龙山结庵而居。水乐五年

(1407年)冬十二月,建文帝祭祀死难诸臣,亲自撰文哭祭。当时朱棣调査建文帝的行踪声很紧,户科都给事胡濙访求张三丰,就是为查建文帝而至,建文帝得知这事情之后,在山中隐居不出来。


永乐七年(1409年)春正月,明成祖命太监郑和出海,航驶印度洋地区。当时郑和、胡经常来往于云南、贵州一带,迫查建文帝的行踪。于是建文帝东行,三月至善庆里,五月又至襄阳。


永乐八年(1410年)春三月,建文帝再次返回白龙庵。工部尚书严震出访安南(今越南),秘密寻访建文帝,一日,在云南古道上,严震与建文帝突然相遇在云南,相对而泣。建文帝说道:“你要如何处置我?”严震回答说:“你赶快走吧,臣自有方法应对。”当晚严震便在驿亭中自缢而亡。


建文帝再次去白龙山庵,此时他已是面色憔悴,面容枯黄,大热天的又患上痢疾,因为害怕追兵,又不能出山化缘,处境极其狼狈。这时候史彬等一批旧臣前来探访,建文帝同诸臣相对大哭,随之又问道:“你们可曾携带食物过来啊?”


诸臣各自进献,唯有史彬带有家僮,所献的土特产丰富,因他当年担任的职位接近宫禁,了解建文帝的喜好。建文帝把进献的东西全部品尝了一遍,哭着说:“这些东西已经有三年没有吃到了!”三个人留在这里很长时间,建文帝让他们自返回家,临别时痛哭失声。又咐他们说:“今后不要再来了,万里相隔,道路险恶;二来,各关隘渡口盘问仔细,何况我现在生活安定,你们不必担扰了。”史彬等人叩首领命而去。不久,建文帝又离开白龙庵到别处去了。

 

游历天下

永乐二十年(1422年)夏四月,建文帝回避官府移居庵南四十里处,名日渌泉。


永乐二十ー年(1423年)春二月,建文帝入楚,程济随从,登游章台山,作诗凭吊:“楚歌赵舞今何在?催见寒鸦绕树啼。”六月,建文帝游历汉阳,登晴川楼,无限感慨,又昑云:“江波犹涌憾,林欲翻愁。”


永乐二十二年(1424年)春春二月,建文帝东行,冬十月,与史彬相遇在旅店之中,说到成祖驾崩榆木川时,稍露喜色。史彬问建文帝起居情况,建文帝说:“近来吃嘛嘛香,精神倍爽。”当即同史彬回到江南,来到史彬家。史彬于重庆堂备置美酒佳肴,奉建文帝为上座。


明仁宗洪熙元年(1425年)春正月,建文帝去福建潮音洞拜谒大士。五月,从闽、粤返回庆庵。仅令程济一人随行。闻听明仁宗驾崩,建文帝说:“我的心终于放下了,今后往来各处也可稍微如意。”不禁悲喜交加。


明宣宗宣德元年(1426年)秋八月,建文帝在庵前条祀随同逃适而已去逝的诸位大臣。宣德二年(1427年)春正月,建文帝移居庆静室。


从宣德三年(1428年)一直到正统四年(1439年),建文帝游览了很多地方。


正统五年(1440年)春三月十三日,建文帝对程济说:“我决意东行,你怎么不替我ト一卦?”程济ト卦得到的暗示为“归妹”,程济一看拍案大呼道:“此乃大凶之卦,现在太岁干支皆为金金,火必相克,夏季转转瞬即至,太危险了。”


建文帝平时喜好做文章,能写诗词,曾作诗曰:“牢落西南四十秋,萧萧白发已盈头。乾坤有恨家何在?江汉无情水自流。长乐官中云气散,朝元阁上雨声收。新蒲细柳年年绿,野老吞声哭未休。”


后来又到贵州金竺长官司罗永庵,在其墙上题诗,其中有一首:“风尘一夕忽南侵,天命潜移四海心。风返丹山红日远,龙归沧海碧云深。紫薇有象星还拱,玉玉漏无声水自沉,遥想梺城今夜月,六宫犹望翠华临。”


回归宫廷

此时,建文帝逃亡已经有三十九年了,恰逢同住的一个僧人偷走建文帝的诗作。自称建文帝,到思恩知州岭瑛处,口出狂言道:“我是建文帝。”岭瑛听后大惊失色,马上拘禁了僧人,连同建文帝,速奏皇上,下诏书押送京城,程济随从,八月至金陵,九月至北京,皇上命御史审理此案。僧人自称“九十多岁了,将要死了,想埋在爷爷陵墓旁边。”


御史质疑道:“建文帝生于洪武十年现在为正统五年,应当六十四岁,怎么会是九十多岁呢!”审问结果,那僧人名叫杨应祥,钩州白沙里人。御史将实情上奏明英宗,将僧人定为死罪,投入锦衣狱,随从共十二人,发配边疆。


此时建文帝有了南归之意,说明实情后,御史才得知。太监吴亮年事已高,曾经服侍过建文帝,于是命其前去访查。建文帝看到吴亮,就说到“你不是吴亮吗?”吴亮连忙否认说:“我不是。”


建文帝说道:“我当初离开这里时,你服侍饮食,吃的是媺鹅,将肉片扔的满地都是,你手里捧着壶,伏地像狗一样舔食肉片,怎么能说不是呢?”吴亮伏地痛哭。而建文帝左肚有一个黑痣,抚摸察看,手捧着建文帝脚,又大哭不已,不能仰视,退下后自缢而亡。


明英宗将建文帝迎入西内宫,程济听说此事后,感叹道:“今日我终于完成了使命。”遂动身前往云南焚毁庵堂,解散僧徒。建文帝入宫后,宫中的人全都称其为老佛,后建文帝寿终正寝,埋葬在西山,不追封,亦不树碑立传。

 

点评


明建文帝朱允炆,明太祖朱元璋之孙,太子朱标之子,洪武三十一年(1398年)即位,次年改元建文。即位后,用兵部尚书齐泰、太常黄子澄谋定策削藩,波及燕王朱棣。燕王朱棣于建文元年(1399年)七月,誓师起兵,指控齐泰、黄子澄为奸臣,打着“清君侧”的旗号,自称“靖难之师”,1402年6月,朱棣南下,势不可档,很快攻入南京。

宫中起火,建文帝不知所终。这是目前史学界通常看法。这也是《明史》留下的一大疑案。谷应泰认为,朱棣兵打入京师,宫中起火,建文帝由地道出逃,其后在云南、贵州、巴蜀为僧,实为民间传说,不以为据。宫中起火,建文被焚死,可能性较大。至于建文帝最后的结果如何,还需史学界的进一步探索研究。


 

参考资料

《明史纪事本末·建文逊位》    【清·谷应泰撰】


 
 

0相关评论